硕博新农人培育探索及实践

当前位置: 硕博新农人培育探索及实践 >> 主持人 >> 第二主持人何云峰 >> 正文

发表的学术论文

发布日期:2022-12-05    浏览:

核心期刊研究论文

 

1.农业协同创新:地方农业高校的发展契机与时代使命,光明日报(理论版),2012.06.

2.大学教学的品性、发展困惑及改革路径选择,中国高教研究(CSSCI\中文核心)2012,04.

3.农科高校三维互动开放式教学模式初探,中国大学教学(CSSCI\中文核心)2012.08.

4.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五维一体学生评价创新,中国大学教学(CSSCI\中文核心),2011,02.

5.大学研究性教学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,中国大学教学(CSSCI\中文核心),2009.10.

6.基于多源流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解析,黑龙江高教研究(CSSCI\中文核心),2017,02.

7.多学科视角下实践育人的观照与释读,教学与管理(中文核心),2018,03.

8.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:课程思政的新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.教育理论与实践(中文核心),2019,18.

9.高校科技协同创新的迭代演替与系统构型[J].中国高校科技(北大核心,CSSCI扩),202011):812.

10.地方农业院校咨政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研究[J].中国高等教育(北大核心,CSSCI源),202014-15):6668.

11.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新媒体利用的效力及策略[J]. 教育评论(中文核心),2015,(12):115-118.

12.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及特色化改革研究——以山西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2,32(21):3-5.

13.大学研究性教学”:国际向度、本土实践与现实反思[J]. 教育与现代化(CSSCI),2010,(04):29-33.

14.隐性课程的理论探讨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、中文核心),2010,30(06):50-52.

15.地方高校学科生态困境及系统优化路径研究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中文核心),2021,41(12):7-11.

16.学生评价的转向: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、中文核心),2009,29(09):15-17.

17.多重视阈下的发展性评价理念意蕴[J]. 教学与管理(中文核心),2009,(09):10-11.

18.人力资源开发视域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与作为[J]. 生产力研究(CSSCI、中文核心),2009,(01):49-50.

19.农科院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的构建[J]. 中国大学教学(CSSCI,2008,(11):51-52.

20.地方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实践[J]. 中国大学教学(CSSCI,2006,(11):29-30.

21. S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实施叙事与反思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5,35(21):43-45.

22.郝少菲,何云峰(通讯),王愈. 关系契约视域下校企合作运行逻辑解构与建构[J]. 中国高校科技(中文核心),2021,(08):66-69.

23.赵鹭,何云峰(通讯). 谣言与辟谣较量:辟谣的难点分析及破解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CSSCI扩展),2019,20(01):90-95.

24.白中英,何云峰(通讯),陈佳丽. 网络谣言研究述评:对内涵特征、孵化平台、规律机制的观照[J]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CSSCI扩展),2018,19(04):57-64.

25.王秀丽,何云峰(通讯),张丽. 高校教师评价的困惑、归因及超越[J]. 高等农业教育(中文核心),2015,(04):50-53.

26.张丽,何云峰(通讯),马瑞燕. 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探微[J]. 高等农业教育(中文核心),2014,(08):47-50.

27.陈晶晶,何云峰(通讯),马瑞燕. 农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[J]. 中国成人教育(中文核心),2014,(09):59-61.

28.刘信阳,何云峰(通讯). 论高校师生成长共同体”[J]. 高等农业教育(中文核心),2014,(04):44-48.

29.张丽,安艳霞,何云峰. 高校德育资源整合:阻滞因素与消解路径[J]. 当代教育科学(中文核心),2020,(04):53-57.

30.姚燕,卢红,何云峰.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述评:依据、类型和内容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中文核心),2018,38(09):9-12.

31.王宁,毛荟,何云峰.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优化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中文核心),2018,38(06):35-37.

32.刘豪,何云峰,徐冬梅.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研究[J]. 江苏农业科学(中文核心),2017,45(19):327-331.

33.崔晓芳,何云峰. 中国与新西兰职业农民培育比较分析[J]. 中国成人教育(中文核心),2017,(19):155-158.

34.毛荟,何云峰,王宁. 慕课浪潮下高校教师发展策略研究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中文核心),2017,37(12):18-20.

35.郭晓丽,何云峰,张丽. 大学教师:作为学术性职业的释读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中文核心),2016,36(01):41-44.

36.张丽,何云峰,郭晓丽. 窘境与化解:文科研究生学术素养培养中导师责任论析[J].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(CSSCI、中文核心),2015,(08):26-30.

37.陈晶晶,何云峰. 服务性学习:理念阐释、价值重估及机制建构[J]. 中国成人教育(中文核心),2015,(15):5-7.

38.陈晶晶,何云峰. 创业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[J]. 中国高等教育(CSSCI、中文核心),2015,(08):51-53.

39.张丽,何云峰. 高校教师教学影响力弱化的释读与应对[J]. 黑龙江高教研究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5,(04):76-79.

40.刘冬,何云峰,朱江. 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研究性学习探微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4,34(27):18-20.

41.秦朝晖,何云峰. 发挥慕课资源优势 破解公共基础课教学困境[J]. 中国高等教育(CSSCI、中文核心),2014,(11):36-38.

42.梁丽,马瑞燕,赵志国,何云峰,王建明. “三维互动教学模式:基于农科高校的实践探索[J]. 高等农业教育(中文核心),2013,(06):82-86.

43.李永刚,何云峰. 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在机理及择用机制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3,33(09):12-14.

44.宋兰娥,何云峰. 英语写作课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探索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3,33(06):53-55.

45.郭晓丽,何云峰,王秀丽.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地方农业高校定位[J]. 高等农业教育(中文核心),2013,(02):20-22.

46.刘信阳,申姣姣,何云峰. 论大学生社团共同体”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2,32(36):15-17.

47.王锦慧,何云峰,方亮. 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制教育问题及发展对策[J]. 高等农业教育(中文核心),2012,(11):93-95.

48.陈晶晶,何云峰,马瑞燕. 农科高校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2,32(30):41-43.

49.郭晓丽,何云峰. 能力本位: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导向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(CSSCI扩、中文核心),2012,32(27):51-53.

50.李长萍,张力跃,何云峰,郭晓丽,赵志红. 大学交互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[J]. 中国大学教学(CSSCI、中文核心),2008,(02):50-52.

51.屈思琦,何云峰,高志强. 山西省青年参与科技创新政策的二维分析[J].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,2022,54(05):54-65.

52.马宇祥,陈晶晶,何云峰,高志强. 山西省人才政策X-Y二维度文本量化分析[J].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,2022,54(05):66-76.

53.王立柱,何云峰.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课程思政研究可视化分析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,2022,42(24):27-31.

54.程海,何云峰,许云芳. 省际高教资源配置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优化探究——基于熵权TOPSIS和变异系数混合的分析[J]. 中国高校科技,2022,(07):42-47.

55.何云峰,宋丹. 五唯背景下高校重研轻教现象的委托代理关系纾困[J]. 教育理论与实践,2022,42(12):13-17.